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实验针灸
编号:10978489
[第二章]穴位的功能与结构-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2)(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2日 《实验针灸》
[第二章]穴位的功能与结构-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2),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三、穴位针感的形成和传导

    (一)感受器电位及穴位针感

    1.感受器电位 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上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因此可以把感受器看成生物换能器。在换能过程中,一般不是直接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而是先在感受器细胞内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对于神经末梢感受器来说,发生器电位就是感受器电位。外来刺激作用于感受器细胞后,主要是通过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或膜的特异受体把外界刺激转换成跨膜电信号,由此将不同能量形式的外界刺激转换成跨膜电位变化。换能机制中另一假说是某些感受器具有化学敏感性。伤害性刺激使受损伤的组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激活不同的受体,使感受器去极化,产生传入冲动。这些化学物质包括:①从损伤细胞中溢出的K+、 H+、组织胺、Ach、5-HT和ATP、缓激肽、前列腺素等;②由感受器本身释放的肽类物质如P物质等,它们进入组织液中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后者进一步增强感受器的活力。

    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coding)功能。正如电报在发报以前,要将待传送的信息转换成某种电码序列一样,由任何传入神经传向中枢的信号只能是动作电位,而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直接依椐只能是经过编码的神经电信号,外界信息就包含在这些动作电位的组合和序列中。在某一感受系统内,刺激的强度不是由动作电位大小和波形来编码,而是由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来决定。也就是说不同强度的刺激是以不同频率的电信号来编码和传送的。

    2.穴位针感的形成 针感指的是针刺入人体腧穴后,受试者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痛、凉、热、蚁走感和触电感等感觉,以及施术者手下的沉紧感。研究认为针感的形成主要是针刺直接刺中了穴位感受装置中的小神经束、神经干(支)、游离神经末梢、某些包囊感受器、血管壁上的神经装置等,引起感受器的兴奋,后者将针刺刺激转换成相应的神经冲动,即针刺信号,该信号沿一定的外周和中枢路径逐步传入到脑的高级部位,最后导致针感的形成。以下实验可证明针感的形成过程。

    图2-1针刺引起的C纤维末梢放电

    1. 针刺时(— 表示提插捻转); 2.留针时; 3、4 ..起针后

    在经细心制备的动物神经纤维细束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67 字符